一、总体分析
2004年高考英语是第一年部分省市自命题,全国共有15份试卷(教育部
考试中心命制4份试卷)。15份高考英语试卷符合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育考制定的《考试大纲》要求,自命题省份试卷的突出特点是:“紧扣大纲,平稳过渡”。 2004年15份试卷坚持了英语测试改革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 试卷既充分地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又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尤其教育部考试中心卷、北京卷、上海卷在“能力立意”方面更到位。试卷的难、中、易比例合理,试卷长度合适,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卷。卷面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大部分试题都是针对考生必备的英语能力设置的,符合教改发展的要求。试题的测试能级清晰,选拔功能较强,从考生作答的情况看,保证了高考试卷所需要的信度和区分度。
2004年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基本上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命题原则与大纲要求一致
语言知识题的命制原则为:保证知识覆盖面;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运用题的命制原则为: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逐渐摆脱纯粹的语法试题”是英语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和趋势。
2、保持稳定,试卷难度略有下降
根据教育测量理论和高考的实际情况,试卷的理想难度被确定为0.55左右。在命题的整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各试题难度情况、考生整体能力变化等各种因素,使试卷难度趋近于这一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命题人员所追求的是整份试卷难度的稳定,而非试卷中各个大题难度的稳定。一般来讲,命题人员每年均会根据前一年度社会对命题的评价和建议,适当调整各大题的难度,以体现命题的指导思想,并使当年试卷与前几年试卷难度基本一致。自命题省份2004年基本根据往年全国试卷难度的把握,命制自己的试卷。因此,2004年自命题试卷为求“稳”,在难度上与往年高考英语试题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略有下降,试卷的挑战性不大。
自命题省份由于要充分发挥高考引领作用将会逐年体现“稳中求发展”的特点,尤其是要在高考中展现各自英语教学的水平和特点。因此,2005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会在试题的难度、试题的时代感、试题的地方特色等方面有所不同和变化。
二、2004年高考英语试题分类解析
(一)听力理解能力
2004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自命题省份大部分采用了全国卷听力试题。自命题省份的北京卷、广东卷、湖北卷、重庆卷、江苏卷、广西卷为自命题听力试题。听力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略有增加。例如:对话语段长度增加、试题设计增加了综合性理解的考查等。例如:北京卷:
听力试题特点:质量高、交际性强、考查点全面。
听力试题从易到难分布,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听力试题第一节内容通过率为
71%,第1小题通过率为93%。体现了试题入手易,使学生能平稳地进入应试状态。听力试题第二节内容通过率为58%,试题难度加大。04年听力试题增加了推理判断试题的考查内容,从而加大了听力试题的难度,使试题有一定的梯度,这一点是今年听力试题的一大特点。它预示着我们的英语听力教学要从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这也是北京大环境的需要和北京高考英语的特点和亮点。听力声音真实地道,语速、语音语调自然。听力内容的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情景真实。
(二)英语知识运用能力
2004年高考英语知识运用试题的基本特点是:平稳、难度下降、知识点覆盖全面、突出语篇、符合考纲目标要求。
单项填空试题
高考英语中的单项填空试题主要考查:1)语法知识;2)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3)搭配、习惯用法;对词语的正确理解能力。2004年高考15份试卷中的单项填空试题的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试题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能力的考查。英语动词的学习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动词有关的内容有:时态、语态、助动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等。该试题的设计遵循“以能力立意的原则”突出语境理解的作用,注重基础知识在语境中理解与运用的考查。单项填空试题难度下降,没有偏题、怪题,符合目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修订大纲中指出;“大型考试应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 英语课程标准在终结性评价中指出:“笔试应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试题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基本上做到了重点突出(主干知识动词占该试题50%)。
试 卷 |
考 查 内 容 |
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动词) |
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
其它(冠词、副词、代词、用语、名词、形容词等) |
全国 |
6 |
3 |
6 |
全国(新课程) |
6 |
3 |
6 |
全国(广西) |
6 |
2 |
7 |
北京 |
7 |
3 |
5 |
浙江 |
7 |
2 |
6 |
湖北 |
7 |
2 |
6 |
湖南 |
9 |
2 |
4 |
天津 |
5 |
3 |
7 |
福建 |
7 |
2 |
6 |
江苏 |
7 |
2 |
6 |
重庆 |
8 |
1 |
7 |
广东 |
4 |
2 |
9 |
辽宁 |
7 |
2 |
6 |